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来自: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索引号: 011199529/2024-26005 分类: 旅游
发布机构: 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4-10-09
标题: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2024-08-16 终止时间: 来源: 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


张天堂、李炜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深度发掘保康文化时代价值”“关于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文化馆一直站在抢救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文化部门在乡村振兴、共同缔造中,深入各乡镇村组,助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使农耕文化呈现在当代人眼里,铭刻在当代人记忆里。两峪乡两峪村,马良镇扁洞河、鸡冠河村就是最好的例子。保康葛粉制作技艺、保康木工制作技艺、保康古法酿酒技艺等已经申报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古建筑、古树木、传统村落等属于城建局、林业局业务范畴,文化部门在抢救保护上给予了沟通,对价值较高的建筑及村落,申报上级文化保护单位,做出了不懈努力。文化馆申报的国家级非遗《黑暗传》“沮水巫音”不仅提高了保康的知名度,也融入了农村农民生活。县文化馆在歇马和马良分别建有《黑暗传》“沮水巫音”传承基地,对传承人进行传承奖励。尧治河举办了打火炮比赛,《尧治河稀奇多》火炮歌参加了“杜鹃花开,原声悠扬”全省经典名歌展演。花鼓《鼓盆歌》荣获全国“群星奖”、全省群星奖“金奖”。大型花鼓戏《灯影老屋》获国家艺术基金奖。在抢救山歌上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国家级非遗《黑暗传》就是山歌中的夜歌,市级非遗《荆山阳锣鼓》也是山歌。由于保康山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文化部门在充分论证具有较大价值的基础上,逐级申报非遗保护,做了实质性的工作;山歌具有文学、音乐、表演(唱)艺术属性,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县文化部门与襄樊理工大学联姻,出版了《荆山薅草锣鼓》(李素娥)《荆山阳锣鼓》(杨顺适)作为大学教研教材;《荆山楚源》根据保康山歌特点创作了12首歌曲,在当地产生很好影响;《荆山歌谣》按照保康山歌特点移植12首原生态山歌,在当地产生很好影响;“保康首届山歌大赛”进一步激发了保康山歌爱好者的参与热情,挖掘了一批唱得响的山歌,深受当地人喜欢。新创保康山歌《赵家山寻水记》《把把子鼓敲起来》《耕牛闹春》等在全省产生很好影响。这些山歌的打造,不仅丰富了保康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同时也提升了保康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县文化和旅游局依靠社会力量,对山歌进行抢救发掘,县文化馆收集整理的《荆山薅草锣鼓》分为歌词、曲谱两大部分,已由长江出版社出版,未来几年,将有《尧治河民歌》《保康民歌》等相继出版,让保康山歌,唱响荆楚大地。

   保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蕴藏着无数珍宝。文化概念十分宽泛,需要一代接一代去努力做好。比如“保康乡土工匠”“保康好味道”等评比评选,县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参与。县文化和旅游局常年开展“惠民看戏”“四季村晚”“非遗推荐官”“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围绕以上两位会员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的。

   县文化和旅游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规划,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赋予保康文化新时代精神,为“康养福地,楚国保康”旅游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2024年8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主管领导: 肖余蓉           联系电话:5819718

   承办人员: 宋进潮           联系电话:581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