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磷矿位于神农架以东,武当山以西,荆山山脉与大巴山相接交中心区。主要分布在马桥镇和马良镇,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现已探明磷矿远景储量10亿吨,总面积50.22平方公里,年可开采磷矿石600万吨,年可产低品位磷矿石400万吨,为我国磷矿主要产区之一。保康磷化工业以建设鄂西北磷化工业走廊为重点,以“资源在我、加工在外、利益共享、合作双赢”为总体思路,围绕兴发、龙蟒、尧治河等龙头企业,对主城区磷化工企业实行“关、迁、限、改”,对马桥工业园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磷矿采选清洁生产示范基地;依托我县新发现的马良断缰磷矿资源,积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集磷矿采选加于一体的马良磷化工新型工业园,开发从工业级、饲料级到食品级、电子级的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把磷化工产品从初级推向终端。
一、建设绿色数字化矿山
围绕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目标,全面推进绿色示范矿区建设,使全县绿色矿山创建面到80%以上。深入推进矿山标准化建设,打造新型矿山。实施精细化、精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大矿山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度,继续深入推进以检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井下紧急避险、矿井通信联络为主的六大系统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磷矿开采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推动矿化之间、采区之间和采区内部进行二次整合,优质资源优势化工企业,实现开采规模化、采选加一体化,不断完善矿山动态巡查和开采综合考评淘汰机制,强化矿山开采监管,严厉打击采富弃贫、采厚弃薄、滥挖乱采、越界开采和非法转包等不法行为,督促企业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和安全生产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全面实现全层开采、规模开采和科学开采,努力提高磷矿资源的开采能力和水平,全县磷矿资源开采回采率达到80%以上,选矿回收率达到85%,磷矿综合利用率达到90%。深入推进矿山生态化建设,打造绿色矿山。建立健全绿色矿山考核评价体系,重点从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社和谐等8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切实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管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全面推进矿区土地复垦,抓好矿区废石整治及生态修复,大力推广矿产充填开采、伴生资源和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了一个资源采出最大化、“三废”排出减量化、废弃资源再生化的绿色矿山。深入推进矿山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矿山。以先进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采矿业集成应用各类传感感知、信息通讯、自动控制、智能决策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和管理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达到“数字化矿山”的目标。
二、打造磷矿采选基地
我县虽属磷矿资源大县,储量位居全国八大磷矿之列,但资源丰而不富,平均品位仅为23.64%,90%的资源属28%以下的中低品位磷矿,国家已将磷矿资源列入2010年后不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0种矿产资源之一。今后将切实加强中低品位磷矿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研究制定促进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激励政策,开发和引进适合我县不同品质磷矿的选矿技术,加大中低品位磷矿特别是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的开发和投入,采取有力政策、技术和管理措施,加快中低品位磷矿重浮选产业化进程,在马桥磷化园区重点建设300万吨磷矿选矿、楚磷公司100万吨磷矿选矿、龙蟒集团100万吨磷矿采选工程,形成年产500万吨磷精矿生产能力,并配套建设磷精矿下游产品设施,力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磷矿浮选基地。
三、着重精细磷化加工
精细化、功能化、系列化是未来磷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坚持矿化结合、湿热并举、系列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产业转型,推进链条升级,重点围绕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马桥精细磷化工业园、马良精细磷化工业园三大园区发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精细磷化工基地。坚持以特种磷酸盐的技术引进消化为突破口,推进磷酸盐开发由工业级向食品级、医药级和电子级转化,由大规模单一品种向系列化多品种转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规模,延长加宽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纯黄磷、食品级、医药级、牙膏级、电子级精细磷化工高端产品,积极发展有机磷酸盐中间体,大力开发磷系新型阻燃剂、水处理剂、食品添加剂等功能性新材料,逐步形成系列化、专业化、功能化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主办:保康县政府办
承办:保康县行政审批局(政务公开)、保康县融媒体中心(新闻、技术)
县行政审批局政务公开股股长:吴吉香 负责人:蔡 雨
保康县市民之家服务咨询电话:0710-5998999
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李广儒 负责人:余兴湶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710-5818875
地址:保康县清溪路8号 邮编:441600
E-mail:bkzwgk@baokang.gov.cn
备案号:鄂ICP备19027950号 鄂公网安备:42062602000051
网站标识码:4206260007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