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 保康县土地总面积为322152.57公顷。
【矿产资源】 保康县内矿产、水电、林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已发现矿产资源32种,正开发利用的有磷矿、煤矿、硫铁矿、铁矿、硅矿、萤石矿、重晶石、地热、高岭土、石灰石、方解石、铅锌矿、砂、粘土等14种矿产,主要分布在马桥、城关、寺坪、过渡湾、龙坪、两峪、马良、歇马等乡镇。
全县有探矿权22家,其中磷矿16家、银钒矿1家、重晶矿1家、硫铁矿1家、铁矿1家、地热1家、硅质岩矿1家;采矿权40家,其中磷矿19家、硫铁矿1家、煤矿1家,铁矿1家,高岭土1家、重晶石矿1家、硅矿3家、方解石矿2家、石料矿11家;磷矿企业19家,其中大型磷矿企业4家,中型磷矿企业3家,小型磷矿企业12家,年设计规模743万吨,实际开采能力达550万吨。
磷矿是保康优势矿种,已开发的有洞河、马桥、寨沟、峰山、毛河、观音岩、白竹、石灰山八个磷矿区,共查明地质储量3.98亿吨,保有储量3.37亿吨。16家磷矿探矿权,勘查面积138.33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县内马良镇段江和歇马镇白水河一带实施勘查,已初步探明储量15亿吨,实现了找矿新突破,为全县磷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水利资源】境内有大小河流248条,承水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4条,总长950公里。过境客水15.2亿立方米,径流总量27亿立方米,径流深430毫米。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1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3.2万千瓦。所有河沟从属于沮河、南河、蛮河三大水系。三大水系在境内流长155.8公里,流域面积297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96立方米/秒。其中,南河境内流长67.5公里,流域面积151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80立方米/秒;沮水境内流长71.3公里,流域面积128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3立方米/秒,洪水季节可达3200立方米/秒;蛮河境内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立方米/秒,洪水季节100立方方米/秒。地下水资源丰富,有较大泉眼71处,日出水量达30余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1.1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7.93亿立方米,已引用47处。地热温泉3处,常年水温39.5℃,日出水量8000多立方米,其中汤池峡温泉现已开发利用。
【水产资源】全县有水域面积10.74 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000亩,其中水库面积为8000亩,主要是寺坪电站水库、过渡湾电站水库、马桥一级水电站水库、长坡水库、水田水库、大畈水库、西峪水库、云溪沟水库、老贺沟水库、大龙潭水库、茨沟水库等11座。池塘1000亩。淡水总产量3000吨,产值25万元。全县水产品种:鲤鱼、草鱼、鲫鱼、花链、胡子链、罗非、武昌鱼、黄桑、鳜鱼、虾等。箱网面积1.2万平方米。
【植物资源】保康具有亚热带与中温带兼备的生物资源结构。有植物资源288科,约2400多种。其中,乔灌木树种102科742种,农作物15科415种,草种14科200余种,药用植物157科1019种。森林覆盖率达76.85%,用材林以松、栎、杉木为主,达83.46万亩;经济林以核桃、油桐、油茶、杜仲、银杏、板栗、蓝莓为主,达36.3万亩;防护林主要有栎类、松、杉、柳等,有0.4万亩。珍稀保护树种有珙桐、楠木、冷杉、银杏、红豆杉等22种;珍稀花卉品种主要有野生腊梅、牡丹、紫薇、杜鹃等;名贵中药有金钗、天麻、柴胡等。
【动物资源】 保康是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境内已发现证实的陆生脊椎动物268种,无脊椎动物200余种,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家畜家禽猪、牛、羊、鸡为主,还有骡、马、驴、鸭、鹅、兔等。全县有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金雕、林麝、云豹、金钱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4种:褐冠鹃隼、鸢、苍鹰、赤腹鹰、 凤头鹰、棕尾鹰、大鵟、普通鵟、灰脸鵟鹰、白尾鹞、鹊鹞、白头鹞、白腹鹞、红脚隼、红隼、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红角鸮、雕鸮、毛腿渔鸮、斑头鸺鶹、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猕猴、短尾猴、穿山甲、豺、黑熊、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河麂)、鬣羚、斑羚、大鲵、虎纹蛙。此外,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20种(兽类26种,鸟类9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77种(兽类18种,鸟类36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10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野生动物45种(兽类18种,鸟类10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2种),其中极危1种(大鲵),濒危6种(云豹、金钱豹、林麝、滑虎蛇、尖吻蝮、中国小鲵);列入国际贸易公约的濒危野生动物53种(兽类20种,鸟类29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2种);中日候鸟协定鸟类31种;中澳候鸟协定鸟类9种。
【旅游资源】 温泉小镇风景区保康温泉小镇坐落在城关镇陈家河村,距县城17公里。这里拥有优质的天然矿泉资源,泉水四季恒温39.5℃,富含锶、钼、硒、锌等3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均有良好疗效,其理化指标优于国家矿泉水标准,享有 “华中第一泉” 的美誉。在当地盛传这样一首民谣:日落荷锄务农归,温泉热水洗汗灰,如沐神仙甘露水,百病不入长命岁。
九路寨生态旅游区 九路寨风景区位于保康西南边陲,地跨歇马、马良两个乡镇,与宜昌、兴山等县市交界,距县城1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最高海拔1426米,山寨被战口河、唐坪河、南门河、霸王河、锣鼓寨河等6条河流所环绕,保护区面积170多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90余平方公里,属华中地区罕见的高品位大型生态旅游区。
境内山水风光独特,生态资源丰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专家评定其资源主要特征为岩溶地貌奇异,原始森林浩瀚,峡谷溪瀑壮观,景点多达100多个,其中特品级资源5个,优良级资源34个,最具代表性的有黄龙洞、象鼻山、佛祖望瀑、柳簸坪、锣鼓寨河等,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自然遗产。九路寨还是新中国第一任武汉市市长吴德峰的故居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土豪孙秀章凭借天险长期盘踞于此,既有九条崎岖小路盘绕入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奇观,又有独特而深厚的人文民俗风情。
九路寨生态旅游区由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开发,充分利用了九路寨奇秀壮丽的风光特点和完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索道、森林穿越、自驾车营地、高端野外度假酒店、露营地、峡谷观光、观瀑、漂流、洞穴探险、溯溪等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以森林休闲为主题,以度假酒店为基础,以休闲康体为目的,湖北“一江两山”(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的中心花园,华中地区最具生态休闲概念的山水寨落,并成为联结三峡坝区和神农架景区的休闲中心,自驾车和中高端游客的集散地。通过打造以保康为主的大荆山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并将此作为湖北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层次发展的突破口,使之成为连接鄂西“一江两山”的游客集散地中心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201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五道峡风景区五道峡处于保宜、保神高速的交汇处,距最近的高速出口仅2.5公里,是未来连接通达宜昌、神农架、武当山的旅游黄金要道和重要节点。景区由五道峡、麻坑林场、横冲药材场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88平方公里,既有五道峡奇、险、雄、幽的峡谷、山寨、溶洞景观,又有麻坑林场和横冲药材场近10万亩高山森林、草场、草甸、箭竹、奇峰、奇石等自然奇观,还有1300余种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花卉植物80余种,横冲原生牡丹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原生牡丹的发源地,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宝库”。与此同时,卞和荆山得玉名传天下,位于横冲药材场内的荆山主峰有楚人圣山之称,有着819年历史的楚国(公元前1042年—223年),其早期353年(公元前1042年—689年)在此演绎,孕育和传承了底蕴深厚的早期楚源文化,是融大生态与大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五道峡景区新建有玻璃栈桥,隧道及循环游步道也每年进行改造升级。
尧治河风景区尧治河风景区位于保康县西北部的马桥镇,地处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区)交界处,平均海拔1600米,北与十堰市房县为邻,西南紧邻神农架林区,东距马桥镇30公里,距保康县104公里,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以“中国山区幸福村”为旅游形象定位,主打“远古的尧帝文化、现代的红色文化、生态绿色文化、离奇的野人和龙文化”四大特色品牌,打造国家4A 级景区。
该风景区从201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5亿元,资金由尧治河集团公司自筹,一期投资开发太极养生馆项目,主要完成28幢别墅群建设;二期投资开发老龙洞宫项目,主要完成汉白玉牌坊、观景长廊、洞内庙宇等项目建设;三期投资开发民俗博物馆、尧帝神峡、文学艺术馆及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2014年4月,尧治河景区荣膺国家级4A景区,并于五一正式对外营业。2017年,尧治河景区完成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和农耕博物馆主体工程,启动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龙观村民俗文化景区黄龙观村民俗文化景区,位于保康、房县、神农架三地交界处。黄龙观村是一个集生态农业、矿化产业、旅游文化、彭祖养生、道教弘法为一体的美丽村庄。村内既有富有神秘色彩的黄龙道观,又有红色经典六柱垭;既有富有传奇色彩的夫子岩,又有风景独特的苏溪河。自然景观以奇、险、幽、古、峻著称。
黄龙观村民间文化厚重,民风淳朴,山歌、民歌、花鼓歌、锣鼓歌,几乎人人能说会唱。村里建有民俗表演队,成立民俗陈列馆。享有中国民俗文化村美誉。
观尖秀峻,独立于群山之间,远看如蛟龙出水,近看似雨后春笋。雄踞观尖的祖师殿,飞檐高低叠错,楼台阁窗对称,古朴中透出轩昂。位于观尖脚下的彭祖养生馆,居幽临险,风光宜人,尝长生菜,饮长生酒,品长生茶,四季赏美景,月月有新意,是人生最佳养生之处。
夫子岩险峻陡峭,清幽俊秀,千仞壁挺,峰峦林立。从苏溪河的峡谷拔地而起,形态千奇万状。景区内奇花异草、名贵树种、野兽鸣禽遍布。凌空栈道,悬岩亭台,任君畅游。
苏溪河舒缓有致地流过黄龙观大峡谷。干净,清澈,原汁原味原生态。黄龙滑索临空飞跃,与黄龙道观建筑群连为一体。在黄龙观既可领略山川雄险之势,亦可欣赏秀水之柔美,更能品尝民俗文化之精髓。远离世外喧嚣,步入农耕田园,探寻长寿奥秘,回归绿色天堂。大美黄龙观,梦里村庄,世外桃源。
野花谷风景区 野花谷景区位于保康县城北部,距县城20公里,是我国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景区内植被保存完好,有野生蜡梅20万株,原始牡丹3万余株,云锦杜鹃1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97%,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库。
蜡梅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由郑州邦和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6.5亿元,是集蜡梅精油萃取、生态产品开发、养生食疗、蜡梅养生SPA、会议度假、养生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以沟谷贯穿形成景观带,由四个建筑组团组成:融境——办公接待组团、成境——养生食疗组团、美境——品香轩与SPA养生园组团、天成小筑——蜡梅主题艺术酒店组团,分三期建成,总建设周期3至4年。该项目于2012年10月22日开工建设,项目一期完成蜡梅冷库、蜡梅精油萃取中心、蜡梅文化展示厅、游客接待中心、景观绿化等工程建设。
该项目依托独特的蜡梅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融入蜡梅养生文化,采用顶级设计理念,力争将该项目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第一个野生蜡梅精油萃取中心和科研基地、第一个以蜡梅文化为主题的艺术酒店及第一个以野生蜡梅为基础油的标准SPA,致力打造国内顶级的蜡梅观光、养生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2017年完成精品酒店主体工程建设并启动装修。
【主要土特产】保康境内山峦重叠,地势起伏多状,海拔落差大。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多样性的物种。其中保康土特产资源富饶,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
黑木耳 保康黑木耳因其形似飞燕,被誉为“楚燕耳”。色鲜、肉厚、朵大、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畅销国内外。保康黑木耳属于光木耳,呈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耳片厚度1.8毫米左右,直径一般为15~20毫米,胶质含量占耳片质量的90%以上,具有特殊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被誉为“素中之荤、山珍之首”。保康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适宜在海拔500~1 000米的半高山地带生长。据两峪乡芭桃园一碑文记载,早在道光年间这里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湖北地理志》(1919年版)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全县耳林资源达79 333.3公顷,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0%,常年产量一般在20~50万公斤。黄堡、后坪、歇马、两峪、马良等地是黑木耳主产区,以栓皮栎所产木耳品质最好。
白木耳 保康白木耳产自荆山深处,因其色白如银,故名银耳。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口感柔软不腻。白木耳天然生长条件与黑木耳相似,喜温暖湿润、雨量均匀的半山以下地区,自然生长产量很低。1966年县供销社菌种厂进行孢子液人工接种试验,产量略有提高。20世纪70年代,全县引进推广菌丝接种温室栽培技术,耳林资源由单一的栎树发展到桑、柳、构、杨、枫等80余种,常年产量一般在10~20万公斤。
血木耳 清康熙三年(1664年)《保康县志》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赤耳,本地俗称血耳,又名药耳、血色红耳,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目。特性甘、温,能益气活血。据检测,血耳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六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每百克血耳干品的氨基酸总量达11.97毫克,属天然食、药两用菌类食品。保康血耳适宜在阴凉、潮湿、地温变化明显的半高山以上地带生长,自然环境下生长以针、阔叶混交林的栓皮栎、麻树为多,6—8月是其生长的旺盛期。1965年农历8月间,两峪公社麻坪大队社员姜绪洪在深山一颗倒地老栓皮栎树上,采到2朵野生大血耳,一朵重750克,另一朵重625克。1993年6月,龙坪镇朱砂村农民蔡启兵在海拔1 500米处的栎木上采到一朵特大野生血耳,重845克,极为罕见。保康采用原始方法生产血木耳的历史已有300多年。20世纪70年代初,县供销社菌种厂黄友知等人历经3年分离出血耳纯菌种,先后在半高山以上地区栽培试验成功,龙坪、两峪、店垭、歇马、寺坪等为重点产区,一般年产量在1 500~3 000公斤。
香菌 又名香菇。近代医学研究发现,香菌含有抗癌物质。香菌生长于丛林枯死的栎、栗、漆、枫等树上,不耐高温,子实体在立冬后至清明前生长,仲暮春采摘。主要产于龙坪、后坪、歇马、马桥等乡镇的高寒地带。此外,保康还有天然可供食用的猴头菌、羊肚菌、草菌、扫帚菌、红菌等数十种。尤以猴头菌为稀世山珍,以肉嫩香醇驰名,亦可人工栽培。
土峰蜜 保康土蜂蜜以色泽金黄,香甜味浓,纯净无杂、口感独特的特点享誉于世,具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素有“蜜中珍品”之称,其药食同源的属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曾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保康荆楚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是湖北澳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从事中华蜂(保康土蜂)养殖与蜂种繁育,为蜂农提供优质蜂种、蜂具、养蜂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对蜂农生产的蜂产品进行回收。生产的“野花谷”蜂产品在2008年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野花谷”土蜂蜜在2009年襄阳市第四届旅游商品大赛中夺得“旅游食品一等奖”。
蓝莓 “保康高山蓝莓”。学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灌木果树。果实呈蓝色,果肉细腻,果味酸甜,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水果皇后”。保康县自 1998年开始种植,因独特的海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所产蓝莓具有果粒饱满、花青素含量高、采摘期长等特点。已在全县11个乡镇种植,其中过渡湾镇茶庵片区、后坪镇横冲林场和歇马镇百峰片区基地面积近34000亩。深加工产品及终端市场布局完备,与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大深度合作,研发团队力量雄厚,产业链条成熟稳定,已研发出果汁、果干、化妆品和提取物四大系列产品。为构建湖北有机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在襄阳市率先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民,规模化发展蓝莓产业。
保康葛粉 葛粉是从葛藤根茎中提制的淀粉,有食用、药用。《药性论》称葛根“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本草纲目》记载,葛粉具有清热降火、滋阴解毒、升阳生津、开胃进食之效。经现代科学检测,葛粉含人体必需的锌、铁、钙、维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食品。保康天然野生葛藤资源丰富,历史上素有人工制作葛粉食用的习惯。冬季或初春时采挖葛根,洗净、捣烂,用清水浸泡、过滤、沉淀,然后将沉淀物搓成球状晾干,用皮纸包裹贮藏于凉爽通风处。食用时,将其打碎,取适量葛粉用冷水调成稀糊状冷饮或用沸水冲开,搅拌成粘稠状即可食用。
天麻 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成熟后,5月初出红色杆秧数日枯萎消失,俗名“仙人脚”。全株无叶绿素,有肉质肥厚的块茎(似马铃薯)。块茎含香荚兰醇、苷类、微量生物碱等物质,为名贵中药。野生天麻生长于海拔500米以上温暖、阴湿、散光的茂林中,靠寄生在腐朽栎类树根上的密环菌生存。境内半高山以上适宜地区均有零星分布。天然天麻产量甚微,年均产量550公斤左右。
茶叶 因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条件,保康绿茶具有“色泽翠绿,香气高悦,滋味鲜醇,形态美观”的特有品质,其茶条紧密,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香甜软凉,鲜醇爽口,叶底肥嫩,耐冲泡。民国时期,店垭白腊有零星茶树94丛,年产茶叶10余公斤。建国后,先后从云南、贵州、湖南、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引进茶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将茶叶列为重点产业项目,成片建设茶叶基地。“保康绿茶”系列产品银峰、银剑、银毫、松针、绿针、茗毫、曲玉、云雾、雀舌、菊花、莲花、毛尖、雪峰、炒青等20多种茶品,多次被评为省、部级优良产品。近年来,“绿生”牌茶叶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荆山锦茶”通过有机茶认证和欧盟(IMO)、欧美(ECO)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先后获得“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十五佳有机名茶”、“湖北省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等多项荣誉,产品出口国外。“威杰”公司生产的乌龙茶获得有机食品标识,产品直接出口台湾、东南亚、欧盟等国际市场。
核桃 又名胡桃,木本干果。为上好的木本油料,其果仁含有亚油酸甘油脂,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核桃树深根喜光,适宜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传统以零星栽植为主,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半高山地区,常年产量5~20万公斤。
板栗 木本干鲜果。果实营养丰富,鲜醇甘甜,与仔鸡炖、炒为美味佳肴。据检测,板栗内含淀粉、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抗坏血酸等。栗花是上好的蜜源,树皮、栗壳可作烤胶原料。保康板栗有人工嫁接的大板栗、自然散生的毛栗和锥栗3种。主要分布在黄堡、后坪、马桥等地。1970年代以来,全县先后连片人工嫁接“千亩板栗山”、“百亩板栗园”1300多公顷。
柿子 木本鲜果。果熟脱涩后,丰腴多汁,甘甜如蜜。柿子除生食外,还可制作柿饼、柿干、果酒、醋、酱菜、腌菜等。果、蒂、饼具有清热、润肺等药用价值。柿树嫁接栽培,适应性强,耐寒、热、旱、瘠薄。县内主要柿子品种有“宝康”、“褚头红”、“油庆”三种,以“宝康”、“褚头红”为佳品。还有少量“甜柿子”,生食无涩味。全县常年产量约500万公斤。
魔芋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块茎,有毒,经碱性石灰水或卤水漂煮后,方可食用。早时,民间用以磨制魔芋豆腐,自产自食,少量出售。据检测,魔芋富含植物多糖(葡萄甘露聚糖),含量高达40~50%,日本医学界称魔芋食品为“胃肠道的扫把”,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作用,可预防便秘、胆结石、结肠癌等疾病,对痔疮和静脉瘤有辅助疗效。魔芋精粉基本不含淀粉,多吃可使血糖值下降,并可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平衡,对糖尿病、心血管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元藿 又名阳藿、阳荷、蘘荷。多年生草本姜科植物。根茎肥厚粗壮,叶、花穗、蒴果可入药,花、果以爆炒、腌制食用更是稀有的山珍美味。保康元藿味辛,性微温。能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活血止痛,解毒消肿。元藿多生于山地林荫下或水沟旁,不耐干旱暴晒,以天然和农户散种为主。阳春季节发芽,株高60~90厘米。盛夏初秋花穗自根茎生出,柄长6~9厘米,鳞片覆瓦状排列,膜质,开花呈淡黄色或白色。蒴果卵形,成熟时开裂,果皮内面鲜红色。种子黑色或暗褐色,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种皮。
猕猴 桃俗称“杨桃”。果肉醇香,其味酸甜,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是生产饮品的上等原料。保康猕猴桃多自然生长于海拔千米以下疏密相间的混交林中,已发现有8个品种。5—6月开花挂果,9—10月成熟,表皮呈褐绿色,以有绒毛和无绒毛的大果为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荆山以北的黄堡、后坪、寺坪、过渡湾等地,常年产量约50万公斤。受采摘、贮藏、运输、加工条件所限,多为农户自采自食,或鸟兽所食,或熟烂于山野。
油茶 木本油料。油茶籽含油率高达30%,提取的不干性油为茶油(油酸甘油脂),既可食用,也可用于工业原料。其果皮、子壳可提取活性炭,皂素等多种化工原料。油茶花是较好的花卉和蜂蜜源。民国时期,土门、黄堡有少量栽植油茶树。
油桐 油桐榨取的桐油,旧时用于照明和油漆家具,今为重要化工原料。保康油桐自明末就有种植。《湖北县政概况》载:“民国31年,保康县油桐面积2 500亩,年产桐油500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油桐面积一度达3 480公顷,年产桐油在2.73~68.08万公斤。主要品种有青桐、红桐、速生桐、薄壳桐、柿饼桐、周岁桐、景阳桐等,以周岁桐品质最优。
生漆 漆树脂为生漆。漆树耐寒喜光,生长于海拔1 2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半高山地区较少分布,生长较快,8年树龄即可采割生漆。漆树籽榨取油脂可食用,亦可制蜡烛用于照明。生漆为传统家具涂料,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腐蚀、光泽透明等特点。生漆亦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经济价值高,是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资。全县漆林面积最多时发展到2 335公顷。全县生漆年产量在900~9 350公斤之间。
木梓 又名乌桕。种壳外层榨取的桕脂为皮油,种仁榨取的梓油为青油,两者均为工业原料。木梓多生长在田边地角、荒山、沟坎地带,无专门种植,主产于寺坪、马良、店垭等河谷地区。采摘方法分“砍枝隔年生”和“权摘年年有”两种,前者多不采用。
五味子 又名药葡萄。含酸量较高,为酿酒和轻饮原料,也是常用中药。海拔1 200米以下的地区均有分布,耐阴湿低温,抗逆性强,不苛求土壤条件。年收购量5万公斤左右。
银杏 木本干果,又名白果。银杏全身是宝,果实药、食用价值高,树叶可提取黄酮醇苷,树干为上等木材。全县各地均有生长,以过渡湾、两峪、歇马等地为多。年均产量6万公斤,最高年产量达到11万公斤。
苍术 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主治腹泻、湿脾、湿阻等症。主产区在后坪、龙坪、马桥等地。保康地产苍术的根茎切片有朱砂点,为佳品。常年收购量2 500公斤,最高年产量7 500公斤。
升麻 多年生草本植物。保康地产升麻切片呈绿色,称绿升麻,主治咽喉肿痛、泻痢、脱肛等症。产于后坪、龙坪等高寒地区,常年收购量1 500公斤,最高年产量2 500公斤。
杜仲 又称丝连树、棉皮树。以树皮入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等功用。全县各地均产,近30年来有部分农户连片种植。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
黄连 保康黄连多为人工栽培,野生极少。人工栽培的黄连多系味连,分枝呈簇状,形如鸡爪,根须多而细,坚实而质硬。黄连生长于腐植质丰富、酸性、土层深厚而表层疏松的土壤。海拔1 200米以上阴凉潮湿、终年云雾缭绕高寒地区宜种植黄连,亩产可达200公斤。
金钗 又名吊兰花,为中草药中的稀世之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直立,黄绿色,多生长于深山幽谷的岩石缝隙,或附生于古树干上。李时珍《本草纲木》记载:“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珍稀动物中华鼯鼠(又名飞鼠、催生子、寒号鸟)喜食金钗茎叶,金钗又靠其粪便维持生长,两者形影相投。中华鼯鼠的粪便中医人药谓“五灵脂”,采集金钗者必采“五灵脂”。保康金钗主要产于龙坪、后坪、马桥、两峪等地。常年平均收购量5000克左右。
主办:保康县政府办
承办:保康县行政审批局(政务公开)、保康县融媒体中心(新闻、技术)
县行政审批局政务公开股股长:吴吉香 负责人:蔡 雨
保康县市民之家服务咨询电话:0710-5998999
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李广儒 负责人:余兴湶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710-5818875
地址:保康县清溪路8号 邮编:441600
E-mail:bkzwgk@baokang.gov.cn
备案号:鄂ICP备19027950号 鄂公网安备:42062602000051
网站标识码:4206260007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