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至2024年5月份保康县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来自:保康县应急管理局
索引号: 011199529/2024-32193 分类: 安全生产监管
发布机构: 保康县应急管理局 公开日期: 2024-03-14
标题: 2024年3月至2024年5月份保康县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2024-03-11 终止时间: 来源: 保康县应急管理局

一、2024年1月至2月份总体形势

    2024年1-2月,面对低温、冰冻、雨雪等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可控,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致人死亡、重大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二、2024年3-5月主要风险分析

(一)气象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预计3月至5月,全县气温逐步回升但冷暖变幅大,3 月中旬末至4 月上旬中期可能发生阶段性连阴雨和倒春寒。降水量偏多1~3 成,大部地区降水量 100~150 毫米,平均气温 13.5~ 15℃,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 0.1~0.5℃,稳定通过 10℃的日期出现在 3 月上旬后期,接近常年;稳定通过 12℃的日期出现在 3 月下旬后期,较常年偏早。

    (二)自然灾害主要风险分析

一是暖湿气候易造成阴雨、大雾天气,加上春困,对交通出行带来不利因素,特别是出现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超员的机动车辆,极易引发事故。二是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保康春茶采摘、烟叶大棚移栽等造成不利影响。三是降雨增多,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四是进入春耕、清明时节,野外用火增多,森林火灾风险增大。五是3月以后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局地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以及连阴雨气候可能引发“早汛”,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三)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分析

    1.共性风险。一是当前处于节后复工阶段,可能因复工检查把关不严,出现人员安全意识、作业人员数量,安全培训教育、现场安全管理、机械检修管理等不到位,增加安全风险。二是经过春节短暂停工停产,商贸流通业、工农业、加工业、采掘业、道路运输业等可能出现抢工期、赶进度、攻产量、抢市场,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三是春困导致从业人员应变力和反应力下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四是春季天干物燥,昼夜温差、温度变化较大,发生电气火灾、触电的风险较大。五是我县小微企业较多,由于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不到位、监管压力不足,造成众多风险“失管”。

    2.矿山及工贸领域主要风险。一是地下矿山经过春节停产,顶板、边帮稳定性因水文、地质情况变化而变化,安全风险增加。二是当前正值春季,气候变换不定,地下矿山因气压变化容易造成风向变化,从而导致窒息、中毒风险上升,不安全因素增加。三是春夏之交阴雨天气可能导致矿山发生地质灾害及冒顶、透水的风险增加。四是非煤矿山领域、工贸领域在危险作业、使用特种设备、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使用大型机械、进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经营场所时,由于长期停工停产,设备、工作环境缺乏检验检修,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3.交通领域主要风险。一是天气冷暖交替,低温天气仍然存在,高山区域因路面结冰,存在一定道路交通风险。二是节后复工复产后,生产经营、旅游出行进入旺季,人流、车流、物流增大,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仍然较高。

4.工程项目领域主要风险。一是春季气温回暖土壤解冻,春夏之交长期阴雨,深基坑、高边坡、高保坎等高风险施工项目施工中易发生坍塌、滑坡。二是因自然条件限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较多,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风险一直较高。三是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我县小微施工项目较多,因监管责任不明晰、安全监管触角延伸不到位,安全隐患问题较多,风险较大。四是塔吊、起重机械等机械作业过程中易因施工作业不规范、安全监管不到位引发风险。五是引江补汉项目因从“前期施工”转为“正式开工”,安全管理还未走上正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多,安全风险较大。

5.旅游领域主要风险。一是“清明”、“五一”即将到来,“踏青游”、“短线游”等将迎来一次高峰,人流、车流对景区运行、旅游交通、食品安全、特种设备运行都将带来压力,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二是随着全城旅游的推进,“乡村游”在我县兴起,但因防护措施、运行管理、应急保障方面的不足,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三、防范风险主要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风险,提出如下重点防范对策建议:

    (一)坚持分工负责,严格复工复产检查。各乡镇、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三个必须”规定,分区、分类、差异化组织复工复产,要按照人员、设备、物资、预案“四个到位”的要求,切实做好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的安全检查服务保障工作,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到岗到位,重点部位、关键流程、核心环节的设施设备必须正常可靠,生产所需各项物资的运输、储存、使用必须安全规范,各行业领城、重点企业的应急体系必须完善健全。

    (二)坚持早做准备,强化灾害防治。要迅速开展备汛检查。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工情,全面强化汛前检查,认真梳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抓紧抓实水毁工程修复、险情隐患排查整改、防汛物资补充、清淤清障、防汛抢险演练,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安全度汛。要加强森林火灾防控。迅速掀起森林防火宣传高潮,在森林资源密集的重点区域、林区公墓区路口树立警示牌或悬挂横幅,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宣传森林防火、扑火常识。要组织专班入山巡查,对森林火灾隐患高风险区域增加巡查次数,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强化联防联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落实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网格化相关责任岗位职责,切实加强对临坡临沟、安置点、交通要道沿线、旅游景点、矿山等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遇到突发险情灾情,主动调度,第一时间上报。

    (三)坚持强力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要全面加强矿山、危化品、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城的隐患排查治理,列出清单、逐项消除,确保风险受控、安全运行。要深化交通运输等各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找准盲区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突出加强各类建筑、安全、改造、拆迁项目的质量安全,督促各方主体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要围绕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用气等重点居家风险,继续强化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基本安全常识教育提醒,把安全宣教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区,切实做到安全防范宣教全覆盖、无死角。要依法抓好复工复产企业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灵活采取分散方式、信息化、网络化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四)保持战时状态,强化应急处置。要保持战时状态,严格战时纪律,切实做好值班值守工作,优化值班力量配置,强化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24小时安全值班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信息报送制度。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联动机制,规范应急救援队伍调度管理。要加强监测预警与研判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防范,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确保谋划在先、应对在前。

                                                      


                                            2024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