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迅速处置 精准施策除险避灾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7日 来自:保康县水利局
索引号: 011199529/2024-33824 分类: 水利
发布机构: 保康县水利局 公开日期: 2024-08-07
标题: 科学应对迅速处置 精准施策除险避灾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2024-08-07 终止时间: 来源: 保康县水利局


科学应对迅速处置 精准施策除险避灾

——保康县高效应对处置“7.30”恶劣天气灾害

7 月 30 日,保康县遭遇全县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当日 14时至 23 时,城关镇、后坪镇累计降雨量超过 100 毫米;龙坪、店垭等乡镇小时降雨量达 40 毫米以上。强降雨造成一些群众住宅室内进水,高速公路和省道沿线出现垮方险情。汛情险情发生后,保康县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指挥长第一时间召集研判会商,坐镇县防办指挥中心现场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分赴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强降雨期间,全县共组织应急救援行动20 余起,转移和疏散群众 54 人,劝返过路群众 23 人,紧急排水排涝 2 处,高效处置了呼北高速和 G241 国道地质险情 2 处, 在较短时间内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灾害险情得到迅速处置、群众 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实现了有大汛情、无大灾情、无重大财 产损失的目标。

一是预案早完善。保康县通过制订责任分工方案、修订应急预案等方式,制定防指工作规则、防办工作规则和防汛工作方案,明确了应急、水利、城管、公安、住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相关单位防汛抢险职责。在出台《保康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督促相关职能单位制订了重点防汛期防汛应急处置方案,落实了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险等关键环节措施,多层次、多维度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为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确保大灾来临时应急处置“忙而不乱”。

二是备汛早行动。该县立足“防、抗、抢、救”一体化,主动 备汛,通过电视播报、广播宣传、公众互动、发公开信、社区培训、组织演练等方式,经常性开展防汛抢险救灾等常识宣传教育,督促乡镇、防指成员单位,分散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装备、器材等,提高前期处置和现场自救能力。全县常态化储备 4.5 万条编织袋、1.3 万根木桩、10.7 吨铁丝、8300 方沙石料、5800 方石块、640 件救生衣、600 把铁锹、560 把十字镐和 250 盏应急灯,并配备了 28 台(艘)大型应急防汛装备。汛前,县应急管理局向 6 个乡镇发放了县级前置应急救灾物资 1500 余件。

三是监测早落实。县水利局强化“测、报、防”职能,24 小时监测水雨情信息,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叫应,预警叫应迅速直达镇、村级责任人,及时提醒加强防范,同时密切关注水库安全运行情况,动态查看水库运行水位及下游河道涨水情况,督促相关责任人加强现场巡查值守,预泄调洪,严控汛限水位,确保工程安全、人员安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间,县应急管理局选拔了 6 名经验丰富的同志专职负责汛期应急值班处置,积极运用新科技助力防汛减灾,利用无人机巡航、5G 技术、天气盒子、河道视频监控、高点视频监控等技术平台等高科技平台,加强气象监测、监控。此外,强化应急、水利、气象、水文信息共享,开展联防联测,将预报预警关口前移,留足应急响应提前量。

四是预警快启动。暴雨橙色预警信息发出后,县防办第一时间发布《应急预警信息》,启动叫应叫醒机制,全面叫应相关责任单位、在建涉水工程项目、景区和村组等“最后一公里”,直达终端,“点对点”进行提醒、预警,紧急调度各乡镇及气象、水利、教育、农业、公安、城管、科经、住房、自然资源、交通、供电等单位按照既定预案,开展应急处置。组织各乡镇对雨势较大的地质灾害点、高陡山坡、低洼地带等地进行再排查,对水库、河道等水情雨情开展巡查、监测,实地研判、高效处置,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五是险情快处置。30 日 21 时,241 国道后坪镇车峰坪路段,因路边垮方,造成道路堵塞、交通中断。保康县防指及时调度县交通运输局、后坪镇开展应急处置。分管副县长率县应急管理局、交通局、公安局、城关镇和后坪镇有关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实施危险路段交通管控。当晚 22 时,呼北高速后坪段发生一处滑坡险情,路边一颗大树挟带土石倾倒在高速公路上,造成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县防指值班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协调运营单位临时关闭了高速入口,并协助其及时对路面障碍物进行清理,1 小时后高速恢复通行。也是在 22 时,城区清溪路发改局前部分路段积水严重,新街社区、三溪沟村部分群众室内进水,县防指一方面组织受灾人员及时转移,一方面组织抽水排涝,消除了风险隐患。

六是灾害快核查。县应急管理局派出 2 个工作专班,于 7 月31 日分赴各乡镇,迅速核查灾情,统计上报群众受灾情况。组织相关乡镇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牌,对来往车辆和群众进行劝阻,启动灾后恢复工作。通过微信群、应急广播、小喇叭等方式,持续告诫群众注意路况和雨情预报,注意泥石流、山体滑坡及落石风险,做好相关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