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康县2023年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工作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011199529/2023-38136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
发布机构: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保康分局 公开日期: 2023-06-14
标题: 保康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康县2023年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工作计划的通知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生效时间: 2023-06-13 终止时间: 来源: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保康县2023年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工作计划》已经县环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3年6月13日

保康县2023年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共治,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省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提供生态支撑。

持续推进实施汉江大保护,深化推进湖库水草植被修复和湿地保护,河流重在“促改善、增质效、提达标频次”,水库重在“稳水质”。

2023年,全县国控南河玛瑙观、沮河重阳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省控清溪河保康城关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类标准。

全县主要水污染物2023年累计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市定目标要求,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130吨、氨氮总量减排2.6吨、总磷减排1.3吨。

(二)攻坚重点

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为底线,以近年来国控、省控风险断面为重点,持续推动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开展南河玛瑙观国控断面水域年度攻坚。

二、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

(一)加快构建运行流域治理机制。推进南河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配合与上游对接建立联防联治机制,紧密加强协作交流和联合执法,推进机制落地见效。研究推进跨县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档升级。

(二)进一步强化汛期污染管控。总结分析近三年汛期污染强度排名靠前的河流断面清单,逐一制定风险预防方案,查清汛期污染原因,明确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参照《湖北省汛期污染强度管控工作指南》,加强对各风险点巡查管理,提前清理闸坝、沟渠临时拦截的污水垃圾,提前腾出污水收集设施空间。发生汛期污染超标时,及时采取综合研判、加密监测、排查处置等措施,有必要的启动应急响应,分类处置落实。

(三)强化重点流域水华防控。完善水华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定期对蛮河等重点河库开展水华趋势研判。落实应急资源储备,防控大面积水华发生。

(四)小切口推进重点流域治理。聚焦存在重点风险的、超标频次较高的水体,加强统筹和部门协同,“一水一策”推动提升流域整体水质,确保蛮河流域生态流量畅通。

三、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一)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排污口排查、监测和命名编码工作,建立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

完成已排查排污口80%的溯源工作、30%的整治任务。

(二)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制定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年度方案,加快工业园区问题整改,2023年底前完成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区水环境整治工作。

(三)深化“三磷”行业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新一轮“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定期调度专项执法进展情况。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围绕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探索推进磷化行业清单式执法。

(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治理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金盘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测”,完善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乡镇级保护区勘界、立标,2023年,完成40%乡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开展水源地常态化巡查检查和环境执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五)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开展常态化水质监测,确保治理成果不反弹、长治久清。

(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优先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2023年底前,完成店垭镇垭子口村1条黑臭水体治理,改善村庄环境。

四、强化水环境提升攻坚保障

(一)加强水质异常预警处置。及时分析研判自动站水质情况每日通报,推动快速响应、剖析溯源、精准处置,缩短“峰值”持续时间。对水质改善进展滞后地区,综合实施现场帮扶、督办约谈等措施。

(二)强化水环境监管执法。开展工业企业涉水排放执法检查,在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行业全面实施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补齐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短板。

(三)统筹重点项目谋划。统筹重点项目谋划和实施,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系统谋划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结合实际开展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谋划,提高项目质量。

(四)强化考核结果分析研判。对每月通报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分析研判,确保水质完成上级考核目标。

(五)协同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涉及穿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项目,提前介入协调,科学统筹水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拓展水环境容量,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水污染物减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